时间:2021-04-27来源:
『探索科学奥秘 培养科学素养』
4月23日与4月26日
我校又迎来了两场科学讲堂
分别是刘平生教授带来的“什么是科学”
和荆玉栋博士带来的“显微镜下的生物科学”
......
那我们赶紧去瞧一瞧
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、中国科学院大学首席教授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,课题组长。中国科技大学、南京大学、西南医科大学、贵州大学兼职教授,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副秘书长、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总干事长、Biophysics Reports和Journal of Bioenergetics and Biomembranes 副主编。
刘平生教授以“什么是科学?什么是生命?”的互动问答开篇激趣,幽默诙谐的语言迅速调动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。
刘平生教授又带领学生们从“科学都能够干什么?”的角度出发,利用丰富而权威的信息资料,精彩纷呈的幻灯片展示,妙趣横生的解说将抽象科学概念具象化,激发了同学们思考的积极性,讲座会场气氛活跃。
❖败血症与维生素C
欧洲大航海时代是人类探索世界的时代,比大海上的狂风暴雨更可怕的——败血症,曾使得许多海员失去生命。海员们在海上漂泊无法靠岸,不能及时补充新鲜的蔬菜和水果,缺乏维生素C,所以得败血症的机率很高。刘教授还温馨提示大家,要按照营养结构金字塔饮食,才能有健康的好身体哦!
随后,刘平生教授又带领孩子们探讨了科学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。特别是援引夫妻相、双胞胎的胖瘦差异等贴近生活的事例,师生都被深深的吸引了。原来人体排出的粪便中有一半都是肠道菌群,也正是因为肠道菌群的相似,长相就会越来越相似,我们常说的夫妻相就是这个道理。
呦呦鹿鸣,食野之蒿
刘平生教授又讲述了屠呦呦纯化出青蒿素,于上个世纪疟疾的水深火热中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。并与2015年获得了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——诺贝尔奖。
那到底什么是科学?
刘平生教授循循善诱得出结论——科学就是人类认识自己和自然的方法。科学=思考+实验证明。对小朋友们来说,最贴近科学的方法就是:凡事都要问为什么、凡事都要自己思考、凡事都要想办法证明。
会后,同学们依依不舍,纷纷提出自己的各种猜想和疑问。每一份好奇在刘平生教授心里都是一粒求知的种子,他耐心的弯下腰倾听孩子们每一个问题,认真思索,做出回答。精彩的碰撞点燃了学生们的思维火花,激发了对科学知识的渴望。
就职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科研与发展部,中国遗传学会会员,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,中国科学院科学教育联盟生命科学领域科教专家。主要以秀丽线虫、培养细胞和小鼠为模式,研究溶酶体介导的细胞清除和线粒体稳态的调控机制。热爱生命科学,热心科普工作。生命科学基本功扎实,并注意追踪前沿学科发展。多篇科普文章刊发在在“环球时报”、“科学大院”、“BioArt”等传统媒体或新媒体上。
荆教授首先给同学们讲解了显微镜的历史发展,又讲解了各式显微镜的特点和用途,同学们更明确的知晓了显微镜的分类及使用。
之后,荆教授分别举了两个例子:秀丽线虫和果蝇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变化。
通过几秒钟的动图,同学们看到了从来不曾看到过的细胞活动奇观,纷纷感慨科学家们的伟大。正因为科学家们对显微镜工具的发明,才能让世人更进一步的认识世界。
除此之外,荆教授给学生们带来了两样神秘的教具,它们不是冷冰冰的工具,却是鲜活的生物,顿时激起了学生们观看的热情。很快荆教授和于老师就被学生们围在了一起。
科学家进校园,开拓师生的视野,激发学生们探索科学的热情,助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。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位科学家的到来吧!